臨床報告&學術研討
 

中華臨床中藥學 一書中論述沈香

樹種
為瑞香科常綠喬木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(Lour.)Gilg(A.S.G)及沉A.agallochaRoxb(A.A.R).含有樹脂的木材。
產地
白木香主產於海南、廣東,廣西、福建等地亦產。沉香主產於印度尼西亞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越南、柬埔寨、伊朗及泰國等地。我國台灣有栽培。
採收炮製全年均可採收,剖取含樹脂的木材,除去不含樹脂的部分,陰乾。
品質
國產沉香(白木香)以體重,色棕黑油潤,燃之有油滲出,香氣濃烈者為;進口沉香(沉香)以色黑,質堅硬,油性足,香氣濃而持久,能沉水者為佳。 《本草原始》所謂"沉香須要不枯,如嘴角硬重,沉於水下者為上,半沉者次之。"切製時,刷淨,劈成小塊,用時搗碎或研成細粉。生用。
歷史名稱來由沉香因係木的心材,體重,置水中則沉,氣香,故名沉香。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所謂"木之心節置水則沉,故名沉水,亦曰水沉。
異名本品的異名有
蜜香『南方草木狀』沉水香(《桂海虞衡志》),白木香(《南越筆記》),女兒香(《本草綱目拾遺》耳香、土沉、海南沉、莞香(《中國藥材商品學》)。
入藥的歷史
沉香入藥的歷史悠久,《名醫別錄》列為上品,謂其"治風水毒腫,去惡氣"。陶弘景又謂其"療惡核毒腫"(語出《證類本草》)。唐代《海藥本草》稱沉香"主心腹痛、霍亂、中惡,清神,並宜酒煮服之;諸瘡腫宜入膏用。"《日華子本草》指出本品"調中,補五臟,益精壯陽,暖腰膝,去邪氣。止轉筋、吐瀉、冷氣,破癥癖。"並能治"冷風麻痺,骨節不任,濕風皮膚癢,心腹痛,氣痢。"繼後張元素《珍珠囊》又補充本品能"補腎,又能去惡氣"而明代《本草綱目》則進一步言其能"治上熱下寒,氣逆喘息,大腸虛閉,小便氣淋,男子精冷。"至此,本草對沉香功用的認識基本趨於完善。現代對該藥功用的認識更為深入,應用更加廣泛。
一、化學成分
沉香含倍半帖類和取代色原酮類化合物、卡基丙酮、對甲氧基卡基丙酮 氫化桂皮酸、對甲氧基氫化桂皮酸及茴香酸等。

二、藥理作用
沉香提取物能使環己巴比妥引起的小鼠睡眠時間延長。沉香組分對電休克法 有抑制作用。沉香水煮液和水煮酒沉液能抑制離體豚鼠回腸的主動收縮,對抗組織胺、乙醯膽鹼引起的痙攣性收縮,對整體動物能使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腸推進達動減慢,呈現腸平滑肌解痙作用。所含揮發油有促進消化液分泌及膽汁分泌作用,以及麻醉、止痛、肌鬆等作用 沉香煎劑對人型結核桿菌、傷寒桿菌、福氏痢疾桿菌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。


三、臨床新用
1.治療癇症:沉香1.5g,木香1.5g, 乳香0.5g, 熊膽0.8g, 白丁香30個, 麝香0.8g,赤小豆0.3g, 黃連1.5g, 青皮1,8g, 莪木3g, 陳皮3g, 大黃0.5g, 輕粉1.4g, 芥子0.5g,雞鶴虱3g, 雷丸3g, 共為細未,面糊為丸, 每丸6g, 朱砂為衣, 每次服1丸, 一日 2次。適宜於癇症 手足抽搐, 不省人事, 吐涎沫, 頭痛[中藥通報, 1988, (12) :50]。
2.治療風濕性心臟病慢性心力衰竭: 用全雞散【取1 只3年以上白雄雞之新鮮血液與內臟(不用水沖洗), 沉香60g,皂礬120g, 黑豆300g (以緊小者為佳),琥珀90g, 山楂150g。, 晒乾碾細末】,每日服6~15g, 每日 2次, 以麵粥裹藥服之, 治療本病48 例。結果:心衰基本糾正 24 例, -有效21 例, 無效3 例。 本品無副作用【浙江中醫雜志, 1982,(10):438】。
3.治療新生兒便秘:加味四磨飲 沉香 49, 檳榔4g, 炒烏藥4g, 陳皮4g, 厚朴花4g, 木4 g,枳殼4g, 生大黃 (另包泡服)), 治療新生兒便秘每日 1劑,水濃煎,多次餵服,一般服藥2-3劑即愈。[湖北中醫雜志, 1985, (4) :32]。
4.治療老年性腸梗阻:將沉香6g 砸碎,加水300ml,煎煮濃縮至200m1,另將蜂蜜120g、加熱至沸騰 攪拌均勻備用 用胃腸減壓抽盡胃內容物,先服沉香藥液,接服蜂蜜、豬油,然後讓病人安睡 (最好取半臥位, 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活)。共治20例 ,均獲滿意效。「山東中醫學院學報, 1979, (2) ::36」。
5. 治療股骨頭無菌性壞死: 活血散 (沉香、 乳香、 沒藥各30g、血竭、赤芍、無名異 、桂枝 白芷、 羌活、 紫荊皮、 續斷、 梔子、 骨碎補各60g, 楠香150g、 三七30g, 五加皮90g) 治療本病,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。【福建中醫藥, 1981,(3):12】。

 

中藥大辭典對沈香的見解

[藥材]

 

進口沈香 為植物沈香的含有樹脂的木材,多呈盔帽形,棒狀或片狀,外形極不規則,長7--20厘米,直徑1.5--6厘米。表面褐色,常有黑色與黃色交錯的紋理,平滑光潤。質堅實,沉重,難折段,用刀劈開,破開面呈灰褐色。能沉於水或半沉半浮。有特殊香氣,味苦。燃燒時有油滲出,香氣濃烈。主產印度,馬來西亞等地。

 

國產沈香 又名:海南沈香。

 

為植物白木香的含有樹脂的木材,多呈不規則塊狀或片狀,長3--15厘米,直徑3--6厘米表面凹凸不平,有加工的刀痕。可見黑褐色的含樹脂部分與黃色的木部相間,形成斑紋。其孔洞及凹窩的表面呈朽木狀。質較輕,折斷面刺狀,棕色。大多不能沉水。有特殊香氣,味苦。燃燒時有油滲出,發濃煙,香氣濃烈。主產廣東海南島。廣西亦產。沉香中油性足,体質重而性糯者,經精選加工後即為伽楠香。

 

[成分]

 

沈香的丙酮提取物(40--50%)經皂化後蒸餾,得揮發油13%,中含卞基丙酮,對甲氧基卞基丙酮

等,殘渣中有氫化桂皮酸,對甲氧基氫化桂皮酸等。

 

霉菌感染的沈香含沉香螺醇(Agarospirol),沈香醇(Agarol),沈香夫喃(Agarofuran),二氫沈香夫

喃,4-基二氫沉香夫喃,3,4--二基二氫沉香口夫喃,去甲沉香口夫喃酮(Nor-ketoagarofuran);

 

未感染的含硫,芹子烷(Selinane),沈香醇等。

 

[炮制] 刷淨,劈成小塊,用時搗碎或研成細粉。

 

中藥臨床應用一書中論述沈香

來 源﹒

為瑞香種植物白木香(沉香)[Aquilaria sinensis(Lour)Gilg含有棕黑色樹脂的木材經乾燥後加工而成。這些樹脂是樹木受蟲蛀或人工砍傷後,由木部分泌出來,經多年沉積而成,有特殊香氣,故名沉香。

性 味

味辛、苦,性微溫。

主要成分

含揮發油,其中主要為卡基丙酮、對甲氧基卡基丙酮。藥理作用 降氣、散寒,其作用可能為鎮痛、鎮靜。

臨床應用

主治小腹疼痛。

(1)治虛寒血滯所致的小腹疼痛,臍下覺有氣動和冷感。(可見於月經不調等證.);多配烏藥、木香、延胡索等,方如沉香降氣散加減。

(2)治肺氣壅滯所致的氣逆喘息(如支氣管哮喘),作為輔助藥,配熟地、蘇子、萊菔子、橘紅、桑白皮等。前人認為其原理,是由於沉香,有降逆平喘作用,故有助於止喘。近年來『有人用沉香5分,配側柏葉1錢,共研級細末,臨睡前頓服』初步觀察;對治療支氣管哮喘有較好效果。

(3)治胃寒而致的呃逆、嘔吐(急性胃炎),特配丁香﹒肉桂,或紫蘇、豆蔻。
此時,沉香作健胃藥用。此外,沉香配肉蓯蓉可治氣虛便秘。亦有人用沉香治血管神經性水腫,證見面目浮腫,小便不暢,配冬葵子、白頭翁等同用。

使用注意

(1)沉香和肉桂都善於治氣血虛寒瘀滯而致的小腹痛,但沉香偏於從理氣方面發揮作用而通滯,肉桂偏於從溫陽方面發揮作用而散寒,(2)氣虛下陷,或陰虛火旺者均不宜用沉香。

用 量

3分~1錢。多為用水磨粉晒乾後作丸散用。如入煎劑,最好磨汁和藥一起沖服或後下;

處方舉例

沉香降氣散加滅;沉香未8分(沖) 台烏3錢﹒檳榔3餞 .木香1錢(後下) .延胡索2錢 .香附1錢水煎服。

 

中藥臨床應用大全對沈香的現代詮釋

[化學成分]
沉香的丙酮提取物經皂化後蒸餾,得揮發油,其中含卡基丙酮、對甲氧基卡基丙酮等,殘渣中有氫化桂皮酸、對甲氧基氧化桂酸等。霉菌感染的沉香含沉香螺醇、沉香醇、沉香吠喃、3,4一二狻基二氧沉香吠喃、去甲沉香吠喃酮;未感染的含硫、芹子烷、沉香醇等。沉香中油性足,體質重而性糯者,經精過加工 後即為伽楠香。
[現代藥理作用]
本品對家兔離體小腸運動有抑制作用。所含揮發油有促進消化液分泌及膽汁分泌等作用。
[現代應用]
1.胃痛以沉香、肉桂等份為末吞服,治療寒盛 胃痛,療效較好。[顏乾麟﹒北京中醫,1984,(2):10)
2.胃冷久呃 沉香、紫蘇、白豆蔻各3克,為末。每服1.5一2克,柿蒂湯達下。
3.便秘 沉香磨汁2.4克,以當歸、枳殼、杏仁泥、肉蓯蓉各9克,紫苑30克,水煎,和沉香汁服。
4.癇證 据報導,以沉香等藥治療癇證。組方:沉香1.5克,木香1.5克,乳香0.5克,熊膽8克,白丁香30個,麝香0.8克,赤小豆0.3克,黃連1.5克,青皮1.8克,莪朮3克,陳皮3克,大黃0.5克,炙輕粉1.4克,芥子5克,鶴虱3克,雷丸3克,共為細面,面糊為丸,每丸6克,朱砂為衣,每次服l丸,1日2吹。適用於病證抽濱不省人事,吐沫,頭痛。[遼寧省衛生廳﹒中醫驗方﹒第l版﹒沈陽:遼寧人民出版社,1957,6)
5.股骨頭無菌性壞死 据報導,以活血散治療股骨頭無菌性壞死。組方:沉香、乳香、沒藥各30克,赤芍、血竭、桂枝、白芷、弄活、紫荊皮、續斷、梔子、骨碎補各60克,楠香150克,三七30克,五加皮90克。臨床有較好療效。[張安楨,等﹒福建中醫藥,1981,(3):12)
6﹒老年性腸梗阻 以沉香6克,蜂蜜120克,豬 油150克,治療老年性腸梗阻。具體製法為:將沉香砸碎,如水300毫升,煎煮濃縮至200毫升,另將蜂蜜、豬 油加熱至沸騰,攪拌均勻備用。用胃腸減壓抽盡胃內容物,先服沉香藥液,接服蜂蜜、豬油,然後讓病人安睡(最好取半臥位),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活動。共經治20例,均獲得滿意效果劉華﹒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79,(2))
7.新生兒便秘  以沉香4克,檳榔4克,炒烏藥4克,陳皮4克,厚朴花4克,枳殼4克,木香4克,生大黃3克(另包泡服)組成加減四磨飲治療新生兒便秘。每日I劑,水濃煎,多次餵服。一般服藥2一3劑即愈。[丁建華﹒湖北中醫雜志,1985,(4):32]
[用法用量]
水煎服,2一4克,宜後下;或磨汁沖服,或入丸、散劑,每次0.5一1克
[使用注意]
本品降多於升,其性偏溫,故氣虛下陷及陰虛有熱證者,均不宜用。
[類藥鑑別]
1.沉香與烏藥
均能溫脾暖腎,行氣散寒 ,治胸脹滿,上氣喘逆之證。然沉香苦泄下行,降逆氣、納腎氣是其所長,且溫腎功勝烏藥,善治腎不納氣的喘促氣逆等證;烏藥氣雄走竄,無處不達,凡三焦寒鬱、氣滯、血凝一切邪逆之證均為適用,惟腎虛喘促者,不宜使用。
2.沉香與麻黃
均治喘。前者宜治腎氣虛弱而不納氣之氣喘;後者宜治風寒束表而肺氣不宣之喘。
3.沉香與厚朴
1.均止嘔。前者宜治胃寒氣滯之嘔吐;後者宜治寒濕阻中所引起的嘔吐。
 

2.均能平喘。
前者溫腎納氣而平喘,宜治下無虛冷,腎不納氣的虛寒氣喘;後者降肺氣,消痰涎而平喘,宜治痰濕壅滯使肺氣不宣而胸滿氣喘,咳嗽痰多者。
沈香名字來由

 

這些樹脂是樹木受蟲蛀或人工砍傷後,由木部分泌出來,經多年沉積而成,有特殊香氣,故名沉香。

 

實用中草藥彩色圖集 一書中論述沈香

別名

土沉香、海南沉香、女兒香。 

來 源

本品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(lour.)Gilg.的含有樹脂的木材。

植物外觀

原植物 白木香為常綠喬木.5--15米,胸徑達90厘米;樹皮深灰色,略平滑,易剝落,含堅韌的纖維。葉互生,薄革質,卵形、倒卵形或橢圓形.長5--10厘米或過之,頂端驟尖,基都闊鍥形.兩面有光澤 側脈纖細,每邊約15--20條,小脈不很明顯 葉柄長5--6毫米,被短柔毛。花春夏間開放.黃綠色,芳香,多朵組成腋生聚傘花序;花萼淺種形,長約6毫米,有5介近卵形的裂片;'花辦10枚,鱗片狀,著生在萼管喉部;雄蕊l輪,10枚。蒴果倒卵形,兩側壓扁,長2--3厘米.寬約1.5--2厘米,被黃色短柔毛,基部收縮呈柄狀,室背開裂為2果瓣 種子卵形,基部有長約2厘米的尾狀附屬體。
生長地

常生山地或丘陵地的樹林中.亦有栽培。

產地

分布廣東、廣西、海南和福建。

採收加工

採收加工 全年可採,割取凝結樹脂的樹幹或樹頭,剔除白木及朽木,陰乾。

藥材形狀

本品呈不規則塊狀、片狀或盔帽狀,大小不一.表面多具刀痕,凹凸不平,可見黑褐色樹脂與黃白色木部相同的斑紋,偶有孔洞,孔洞及凹窩表面多呈朽木狀,結香處微有光澤。

藥材性質

質佳者能沉於水。廣較堅實,折斷面刺狀。

味苦。

燃燒時有濃烈香氣,且有油狀物滲出。以香氣濃、質堅實、油質豐富者為佳。

性 味

辛、苦,微溫。

歸經

歸脾、胃、腎經。

用量

常用量1.5--4.5克

功用

行氣止痛,溫中止嘔,納氣平喘。用於胸腹脹悶疼痛,胃寒嘔吐呃逆,腎虛氣逆喘急。

1)橫切面

1.射線寬1-2列細胞,充滿棕色樹脂。
2.導管圓多角形,直往42--128um,有的含棕色樹脂。
3.木纖維多角形,直往20-45um,壁稍厚,木化。
4.木間韌皮部扁長橢圓狀或條帶狀,常與射線相交,細胞壁薄,非木化,內含棕色樹脂;其間散有少數纖維,有的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柱晶

(2)切向縱切面

1.木射線細胞同型性,寬1一2列細胞,高4一20個細胞。
2.導管為具緣紋孔,長短不一,多為短節狀,兩端平截,紋孔排列緊密,互列,導管直徑約128um,內含黃棕色樹脂團塊。
3.韌型纖維細長,直徑20一3OVm,壁較薄,有壁孔。
4.內含韌皮部薄壁細胞長方形(圖354-3)。

(3)徑向縱切面

1.木射線排列成橫向帶狀,高4-20層細胞。細胞為方形或略長方形。
2.韌型纖維有時可見,徑向壁有單紋孔。餘同切向縱切面。

(4)粉末 黑棕色。

1.纖維管胞極易察見,成束。呈長梭形,末端狹細,直徑22一29um,壁稍厚,木化,徑向壁具緣紋孔,紋孔口相交成十字形或人字形,少數短



 

藥性大辭典中記載的沈香

[別名]
 

蜜香,沉水香。

[產地]

 

產暹邏、安南、及我國兩廣、雲南等地。木質性重而沈。氣味香故名。

[成分]

 

含有樹脂狀物質。及植物纖維素。

[性味]

 

味辛,性溫無毒。

[主治]

 

沈香為降氣平肝要藥。主墮痰延,平逆氣,補命門,煖腰膝。治心腹痛,胃寒、脾泄,及中穢惡邪氣。 

附錄二則

[奇南香]

 

沈香之一種,為氣逆喘急之要藥,主納腎下氣,辟惡、通竅、閉精、縮便。

[降真香]

 

主療折傷,金瘡止血,定痛消腫,生肌。燒之,辟天行時氣,宅舍怪異,小兒帶之辟邪惡氣,

 

仲醇曰:

 

「上部傷,瘀血停積胸膈間,按之痛;或并脅肋痛,此吐血後也,急以此刮入藥,煎服之,良。亦治內傷,或怒氣傷肝,吐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