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临床中药学 一书中论述沈香

树种
为瑞香科常绿乔木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(Lour.)Gilg(A.S.G)及沉A.agallochaRoxb(A.A.R).含有树脂的木材。
产地
白木香主产於海南、广东,广西、福建等地亦产。沉香主产於印度尼西亚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越南、柬埔寨、伊朗及泰国等地。我国台湾有栽培。
采收炮制全年均可采收,剖取含树脂的木材,除去不含树脂的部分,阴干。
品质
国产沉香(白木香)以体重,色棕黑油润,燃之有油渗出,香气浓烈者为;进口沉香(沉香)以色黑,质坚硬,油性足,香气浓而持久,能沉水者为佳。 《本草原始》所谓"沉香须要不枯,如嘴角硬重,沉於水下者为上,半沉者次之。"切制时,刷净,劈成小块,用时捣碎或研成细粉。生用。
历史名称来由沉香因系木的心材,体重,置水中则沉,气香,故名沉香。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所谓"木之心节置水则沉,故名沉水,亦曰水沉。
异名本品的异名有
蜜香『南方草木状』沉水香(《桂海虞衡志》),白木香(《南越笔记》),女儿香(《本草纲目拾遗》耳香、土沉、海南沉、莞香(《中国药材商品学》)。
入药的历史
沉香入药的历史悠久,《名医别录》列为上品,谓其"治风水毒肿,去恶气"。陶弘景又谓其"疗恶核毒肿"(语出《证类本草》)。唐代《海药本草》称沉香"主心腹痛、霍乱、中恶,清神,并宜酒煮服之;诸疮肿宜入膏用。"《日华子本草》指出本品"调中,补五脏,益精壮阳,暖腰膝,去邪气。止转筋、吐泻、冷气,破症癖。"并能治"冷风麻痹,骨节不任,湿风皮肤痒,心腹痛,气痢。"继后张元素《珍珠囊》又补充本品能"补肾,又能去恶气"而明代《本草纲目》则进一步言其能"治上热下寒,气逆喘息,大肠虚闭,小便气淋,男子精冷。"至此,本草对沉香功用的认识基本趋於完善。现代对该药功用的认识更为深入,应用更加广泛。
一、化学成分
沉香含倍半帖类和取代色原酮类化合物、卡基丙酮、对甲氧基卡基丙酮 氢化桂皮酸、对甲氧基氢化桂皮酸及茴香酸等。

二、药理作用
沉香提取物能使环己巴比妥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延长。沉香组分对电休克法 有抑制作用。沉香水煮液和水煮酒沉液能抑制离体豚鼠回肠的主动收缩,对抗组织胺、乙醯胆硷引起的痉挛性收缩,对整体动物能使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肠推进达动减慢,呈现肠平滑肌解痉作用。所含挥发油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及胆汁分泌作用,以及麻醉、止痛、肌松等作用 沉香煎剂对人型结核杆菌、伤寒杆菌、福氏痢疾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。


三、临床新用
1.治疗痫症:沉香1.5g,木香1.5g, 乳香0.5g, 熊胆0.8g, 白丁香30个, 麝香0.8g,赤小豆0.3g, 黄连1.5g, 青皮1,8g, 莪木3g, 陈皮3g, 大黄0.5g, 轻粉1.4g, 芥子0.5g,鸡鹤虱3g, 雷丸3g, 共为细未,面糊为丸, 每丸6g, 朱砂为衣, 每次服1丸, 一日 2次。适宜於痫症 手足抽搐, 不省人事, 吐涎沫, 头痛[中药通报, 1988, (12) :50]。
2.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: 用全鸡散【取1 只3年以上白雄鸡之新鲜血液与内脏(不用水冲洗), 沉香60g,皂矾120g, 黑豆300g (以紧小者为佳),琥珀90g, 山楂150g。, 晒干碾细末】,每日服6~15g, 每日 2次, 以面粥裹药服之, 治疗本病48 例。结果:心衰基本纠正 24 例, -有效21 例, 无效3 例。 本品无副作用【浙江中医杂志, 1982,(10):438】。
3.治疗新生儿便秘:加味四磨饮 沉香 49, 槟榔4g, 炒乌药4g, 陈皮4g, 厚朴花4g, 木4 g,枳壳4g, 生大黄 (另包泡服)), 治疗新生儿便秘每日 1剂,水浓煎,多次喂服,一般服药2-3剂即愈。[湖北中医杂志, 1985, (4) :32]。
4.治疗老年性肠梗阻:将沉香6g 砸碎,加水300ml,煎煮浓缩至200m1,另将蜂蜜120g、加热至沸腾 搅拌均匀备用 用胃肠减压抽尽胃内容物,先服沉香药液,接服蜂蜜、猪油,然后让病人安睡 (最好取半卧位,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)。共治20例 ,均获满意效。「山东中医学院学报, 1979, (2) ::36」。
5. 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: 活血散 (沉香、 乳香、 没药各30g、血竭、赤芍、无名异 、桂枝 白芷、 羌活、 紫荆皮、 续断、 栀子、 骨碎补各60g, 楠香150g、 三七30g, 五加皮90g) 治疗本病,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。【福建中医药, 1981,(3):12】。

 

中药大辞典对沈香的见解

[药材]

 

进口沈香 为植物沈香的含有树脂的木材,多呈盔帽形,棒状或片状,外形极不规则,长7--20厘米,直径1.5--6厘米。表面褐色,常有黑色与黄色交错的纹理,平滑光润。质坚实,沉重,难折段,用刀劈开,破开面呈灰褐色。能沉於水或半沉半浮。有特殊香气,味苦。燃烧时有油渗出,香气浓烈。主产印度,马来西亚等地。

 

国产沈香 又名:海南沈香。

 

为植物白木香的含有树脂的木材,多呈不规则块状或片状,长3--15厘米,直径3--6厘米表面凹凸不平,有加工的刀痕。可见黑褐色的含树脂部分与黄色的木部相间,形成斑纹。其孔洞及凹窝的表面呈朽木状。质较轻,折断面刺状,棕色。大多不能沉水。有特殊香气,味苦。燃烧时有油渗出,发浓烟,香气浓烈。主产广东海南岛。广西亦产。沉香中油性足,体质重而性糯者,经精选加工后即为伽楠香。

 

[成分]

 

沈香的丙酮提取物(40--50%)经皂化后蒸馏,得挥发油13%,中含卞基丙酮,对甲氧基卞基丙酮

等,残渣中有氢化桂皮酸,对甲氧基氢化桂皮酸等。

 

霉菌感染的沈香含沉香螺醇(Agarospirol),沈香醇(Agarol),沈香夫喃(Agarofuran),二氢沈香夫

喃,4-基二氢沉香夫喃,3,4--二基二氢沉香口夫喃,去甲沉香口夫喃酮(Nor-ketoagarofuran);

 

未感染的含硫,芹子烷(Selinane),沈香醇等。

 

[炮制] 刷净,劈成小块,用时捣碎或研成细粉。

 

中药临床应用一书中论述沈香

来 源.

为瑞香种植物白木香(沉香)[Aquilaria sinensis(Lour)Gilg含有棕黑色树脂的木材经干燥后加工而成。这些树脂是树木受虫蛀或人工砍伤后,由木部分泌出来,经多年沉积而成,有特殊香气,故名沉香。

性 味

味辛、苦,性微温。

主要成分

含挥发油,其中主要为卡基丙酮、对甲氧基卡基丙酮。药理作用 降气、散寒,其作用可能为镇痛、镇静。

临床应用

主治小腹疼痛。

(1)治虚寒血滞所致的小腹疼痛,脐下觉有气动和冷感。(可见於月经不调等证.);多配乌药、木香、延胡索等,方如沉香降气散加减。

(2)治肺气壅滞所致的气逆喘息(如支气管哮喘),作为辅助药,配熟地、苏子、莱菔子、橘红、桑白皮等。前人认为其原理,是由於沉香,有降逆平喘作用,故有助於止喘。近年来『有人用沉香5分,配侧柏叶1钱,共研级细末,临睡前顿服』初步观察;对治疗支气管哮喘有较好效果。

(3)治胃寒而致的呃逆、呕吐(急性胃炎),特配丁香.肉桂,或紫苏、豆蔻。
此时,沉香作健胃药用。此外,沉香配肉苁蓉可治气虚便秘。亦有人用沉香治血管神经性水肿,证见面目浮肿,小便不畅,配冬葵子、白头翁等同用。

使用注意

(1)沉香和肉桂都善於治气血虚寒瘀滞而致的小腹痛,但沉香偏於从理气方面发挥作用而通滞,肉桂偏於从温阳方面发挥作用而散寒,(2)气虚下陷,或阴虚火旺者均不宜用沉香。

用 量

3分~1钱。多为用水磨粉晒干后作丸散用。如入煎剂,最好磨汁和药一起冲服或后下;

处方举例

沉香降气散加灭;沉香未8分(冲) 台乌3钱.槟榔3饯 .木香1钱(后下) .延胡索2钱 .香附1钱水煎服。

 

中药临床应用大全对沈香的现代诠释

[化学成分]
沉香的丙酮提取物经皂化后蒸馏,得挥发油,其中含卡基丙酮、对甲氧基卡基丙酮等,残渣中有氢化桂皮酸、对甲氧基氧化桂酸等。霉菌感染的沉香含沉香螺醇、沉香醇、沉香吠喃、3,4一二狻基二氧沉香吠喃、去甲沉香吠喃酮;未感染的含硫、芹子烷、沉香醇等。沉香中油性足,体质重而性糯者,经精过加工 后即为伽楠香。
[现代药理作用]
本品对家兔离体小肠运动有抑制作用。所含挥发油有促进消化液分泌及胆汁分泌等作用。
[现代应用]
1.胃痛以沉香、肉桂等份为末吞服,治疗寒盛 胃痛,疗效较好。[颜干麟.北京中医,1984,(2):10)
2.胃冷久呃 沉香、紫苏、白豆蔻各3克,为末。每服1.5一2克,柿蒂汤达下。
3.便秘 沉香磨汁2.4克,以当归、枳壳、杏仁泥、肉苁蓉各9克,紫苑30克,水煎,和沉香汁服。
4.痫证 据报导,以沉香等药治疗痫证。组方:沉香1.5克,木香1.5克,乳香0.5克,熊胆8克,白丁香30个,麝香0.8克,赤小豆0.3克,黄连1.5克,青皮1.8克,莪术3克,陈皮3克,大黄0.5克,炙轻粉1.4克,芥子5克,鹤虱3克,雷丸3克,共为细面,面糊为丸,每丸6克,朱砂为衣,每次服l丸,1日2吹。适用於病证抽滨不省人事,吐沫,头痛。[辽宁省卫生厅.中医验方.第l版.沈阳:辽宁人民出版社,1957,6)
5.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据报导,以活血散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。组方:沉香、乳香、没药各30克,赤芍、血竭、桂枝、白芷、弄活、紫荆皮、续断、栀子、骨碎补各60克,楠香150克,三七30克,五加皮90克。临床有较好疗效。[张安桢,等.福建中医药,1981,(3):12)
6.老年性肠梗阻 以沉香6克,蜂蜜120克,猪 油150克,治疗老年性肠梗阻。具体制法为:将沉香砸碎,如水300毫升,煎煮浓缩至200毫升,另将蜂蜜、猪 油加热至沸腾,搅拌均匀备用。用胃肠减压抽尽胃内容物,先服沉香药液,接服蜂蜜、猪油,然后让病人安睡(最好取半卧位),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。共经治20例,均获得满意效果刘华.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79,(2))
7.新生儿便秘  以沉香4克,槟榔4克,炒乌药4克,陈皮4克,厚朴花4克,枳壳4克,木香4克,生大黄3克(另包泡服)组成加减四磨饮治疗新生儿便秘。每日I剂,水浓煎,多次喂服。一般服药2一3剂即愈。[丁建华.湖北中医杂志,1985,(4):32]
[用法用量]
水煎服,2一4克,宜后下;或磨汁冲服,或入丸、散剂,每次0.5一1克
[使用注意]
本品降多於升,其性偏温,故气虚下陷及阴虚有热证者,均不宜用。
[类药鉴别]
1.沉香与乌药
均能温脾暖肾,行气散寒 ,治胸胀满,上气喘逆之证。然沉香苦泄下行,降逆气、纳肾气是其所长,且温肾功胜乌药,善治肾不纳气的喘促气逆等证;乌药气雄走窜,无处不达,凡三焦寒郁、气滞、血凝一切邪逆之证均为适用,惟肾虚喘促者,不宜使用。
2.沉香与麻黄
均治喘。前者宜治肾气虚弱而不纳气之气喘;后者宜治风寒束表而肺气不宣之喘。
3.沉香与厚朴
1.均止呕。前者宜治胃寒气滞之呕吐;后者宜治寒湿阻中所引起的呕吐。
 

2.均能平喘。
前者温肾纳气而平喘,宜治下无虚冷,肾不纳气的虚寒气喘;后者降肺气,消痰涎而平喘,宜治痰湿壅滞使肺气不宣而胸满气喘,咳嗽痰多者。
沈香名字来由

 

这些树脂是树木受虫蛀或人工砍伤后,由木部分泌出来,经多年沉积而成,有特殊香气,故名沉香。

 

实用中草药彩色图集 一书中论述沈香

别名

土沉香、海南沉香、女儿香。 

来 源

本品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(lour.)Gilg.的含有树脂的木材。

植物外观

原植物 白木香为常绿乔木.5--15米,胸径达90厘米;树皮深灰色,略平滑,易剥落,含坚韧的纤维。叶互生,薄革质,卵形、倒卵形或椭圆形.长5--10厘米或过之,顶端骤尖,基都阔锲形.两面有光泽 侧脉纤细,每边约15--20条,小脉不很明显 叶柄长5--6毫米,被短柔毛。花春夏间开放.黄绿色,芳香,多朵组成腋生聚伞花序;花萼浅种形,长约6毫米,有5介近卵形的裂片;'花办10枚,鳞片状,著生在萼管喉部;雄蕊l轮,10枚。蒴果倒卵形,两侧压扁,长2--3厘米.宽约1.5--2厘米,被黄色短柔毛,基部收缩呈柄状,室背开裂为2果瓣 种子卵形,基部有长约2厘米的尾状附属体。
生长地

常生山地或丘陵地的树林中.亦有栽培。

产地

分布广东、广西、海南和福建。

采收加工

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,割取凝结树脂的树干或树头,剔除白木及朽木,阴干。

药材形状

本品呈不规则块状、片状或盔帽状,大小不一.表面多具刀痕,凹凸不平,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同的斑纹,偶有孔洞,孔洞及凹窝表面多呈朽木状,结香处微有光泽。

药材性质

质佳者能沉於水。广较坚实,折断面刺状。

味苦。

燃烧时有浓烈香气,且有油状物渗出。以香气浓、质坚实、油质丰富者为佳。

性 味

辛、苦,微温。

归经

归脾、胃、肾经。

用量

常用量1.5--4.5克

功用

行气止痛,温中止呕,纳气平喘。用於胸腹胀闷疼痛,胃寒呕吐呃逆,肾虚气逆喘急。

1)横切面

1.射线宽1-2列细胞,充满棕色树脂。
2.导管圆多角形,直往42--128um,有的含棕色树脂。
3.木纤维多角形,直往20-45um,壁稍厚,木化。
4.木间韧皮部扁长椭圆状或条带状,常与射线相交,细胞壁薄,非木化,内含棕色树脂;其间散有少数纤维,有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柱晶

(2)切向纵切面

1.木射线细胞同型性,宽1一2列细胞,高4一20个细胞。
2.导管为具缘纹孔,长短不一,多为短节状,两端平截,纹孔排列紧密,互列,导管直径约128um,内含黄棕色树脂团块。
3.韧型纤维细长,直径20一3OVm,壁较薄,有壁孔。
4.内含韧皮部薄壁细胞长方形(图354-3)。

(3)径向纵切面

1.木射线排列成横向带状,高4-20层细胞。细胞为方形或略长方形。
2.韧型纤维有时可见,径向壁有单纹孔。余同切向纵切面。

(4)粉末 黑棕色。

1.纤维管胞极易察见,成束。呈长梭形,末端狭细,直径22一29um,壁稍厚,木化,径向壁具缘纹孔,纹孔口相交成十字形或人字形,少数短



 

药性大辞典中记载的沈香

[别名]
 

蜜香,沉水香。

[产地]

 

产暹逻、安南、及我国两广、云南等地。木质性重而沈。气味香故名。

[成分]

 

含有树脂状物质。及植物纤维素。

[性味]

 

味辛,性温无毒。

[主治]

 

沈香为降气平肝要药。主堕痰延,平逆气,补命门,暖腰膝。治心腹痛,胃寒、脾泄,及中秽恶邪气。 

附录二则

[奇南香]

 

沈香之一种,为气逆喘急之要药,主纳肾下气,辟恶、通窍、闭精、缩便。

[降真香]

 

主疗折伤,金疮止血,定痛消肿,生肌。烧之,辟天行时气,宅舍怪异,小儿带之辟邪恶气,

 

仲醇曰:

 

「上部伤,瘀血停积胸膈间,按之痛;或并胁肋痛,此吐血后也,急以此刮入药,煎服之,良。亦治内伤,或怒气伤肝,吐血。